(https://www.mx7.com/i/197/OGKBa2.jpg) (https://www.mx7.com/view2/BaGdoWb020jhCTrN)
(http://i46.photobucket.com/albums/f112/thavee/nirux/1256399987.jpg)
(https://www.4shared.com/img/yv3gPLD0ca/s25/1606d13fe38/1055) (https://www.4shared.com/photo/yv3gPLD0ca/1055.html)
https://www.mx7.com/view2/BaGdoWb020jhCTrN (https://www.mx7.com/view2/BaGdoWb020jhCTrN)
了凡四訓 是袁了凡先生對兒子的教誨,教他如何做人處事、如何消除災難、如何修善積福。在中國,用這些話勉勵下一代的人非常之多,不只了凡先生一人。因為了凡先生是虔誠的佛教徒,所以佛門一些高僧大德替他宣揚,特別是印光大師,所以才有這麼大的流通量,對社會造成影響。但是我們要知道,自古至今,像了凡先生這種修學成就的,不勝枚舉。總而言之,此書是說明因果的道理,要我們深信因果。
一、立命之學
本書共分四篇,第一篇「立命之學」。立命是說命運決定有,但是命運是可以改造的。什麼人主宰命運?自己。自己主宰命運,自己當然能改造命運,這是立命之學的原理。
二、改過之法 、三、積善之方
「改過之法」與「積善之方」是本書的重點。「立命之學」懂得了,從哪裡做起?改過。人生來既不是聖人,怎麼可能沒有過失?孔子說:「過則勿憚改。」不要怕有過失,要有勇氣、有決心、有毅力改過,既使小小過失也要認真改。一般人因循苟且、得過且過,疏忽小過失,不重視小的惡念,於是小過失養成大過失,小的惡念慢慢養成大的惡念,後果不堪設想。改過之法,第一段講「改過之因」。避禍納福是人之常情,我們要知道,吉凶禍福決定有預兆。
四、謙德之效
在社會上,人不能不與廣大的群眾交往,因此做人最重要的是謙虛。如果傲慢,就很難行得通。了凡先生將「謙德」放在最後,正如佛經的流通分一樣,意義非常重大。
了凡四訓 是明朝袁了凡 1533年—1606 年寫給兒子的家訓,是中國史上第一本具名的善書,是台灣社會常見的善書。
袁了凡原名袁黃,字坤儀,在考科舉之前由相命之人以皇極經數推測其未來功名,結果都一一應驗,因此認為命運不可改變,且命運中他將於53歲壽終,且無子嗣。然之後於1569年遇見雲谷禪師,透過雲谷禪師教導準提咒與解說命運(數)其實可以改變之後,積極為善助人,因此改變自身的命運,不僅未於53歲壽終,且生下兒子,並於69歲那年寫下「了凡四訓」。了凡四訓正是袁要給兒子的訓示:以多行善積福,使命運可以自主改變。
了凡四訓全冊劃分為四篇,包括以下:
第一篇 立命之學 - 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,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。
第二篇 改過之法 - 從小的過失起改過,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。
第三篇 積善之方 - 多做善事幫助別人,善事積多了,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。
第四篇 謙德之效 - 與人相處,待人要謙虛,從中學習,自然便有進步
(https://www.4shared.com/img/yv3gPLD0ca/s25/1606d13fe38/1055) (https://www.4shared.com/photo/yv3gPLD0ca/1055.html)
http://youtu.be/C5Wvlmr_DD0 (http://youtu.be/C5Wvlmr_DD0)